如果你的弟弟/妹妹即将步入大学学习会计学,你会叮嘱 ta 什么? – 知乎
如果你的弟弟/妹妹即将步入大学学习会计学,你会叮嘱 ta 什么?
外企全球CFO,微信公众号:自严自语
既然即将步入大学学习会计,那必然得想想未来技术的飞速发展会对财务会计这门课带来哪些变化与冲击?
这个问题是我上 Financial Accounting《财会基础理论》这门课曾经留给浙大供应链国际班一道作业题,一个完全开放式的话题。
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说实话,我也没认真回答过,只是好奇:聪明的浙大学生会给我什么有趣的答案?
结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多样化,我总结了一些有趣的论点,分享给大家:
- 虚拟货币。现在的财务记账是对用真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学科,随着虚拟货币的投入使用,一个经营组织的估值是否会出现“虚”“实”二套账本?
- 多头组织。现在的财务基本假设是以法人为单位的会计实体。未来的组织很可能出现多头聚合的现象,比如在做项目甲时,微组织A与微组织B结合在一起。但项目甲结束后,A又与另一个组织结合起来了,像日本的阿米巴,海尔的微组织创业模式,未来会大行其道,考核单位的多变与融合,会瓦解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假设。
- 历史成本。财务中现在绝大多数资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比如一台五万元的机器,其入账的价值就是历史购买的那个时点的价值。未来市场信息越来越实时化,信息成本越来越低时,就可能用现时成本来替代历史成本,比如,物联网的普及,可以让每一件物品享有实时联网的比较价值。
- 资产定义。很多送产品以获得用户资料的营运模式将颠覆以实物作为资产的唯一参照标准。一个营运商的手机可能价值为0,而用免费手机换来的用户注册信息反倒会被估值为有价的资产。在数据贵过石油的时代,客户数据的资产表达将是迟早的事。
- 财报周期。传统财务报告从年报到季报再到月报,尺度都不够大,为什么不能有日报呢?随着传感器的成本低到忽略不计,当每台机器,每个操作个体都通过MES联网时,每分钟完工的成品,每道工序的成本结算都可以做到实时反映。这时,每天,甚至每分钟都可以生成一份新的财务报告。其实,纯技术角度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做到了,比如有些公司总裁办公室都有一块超大的屏幕,上面滚动显示着每一时点的成品数量、出货金额等等。缺的只是大家认同的新规范,只要每家都习惯于用周报、日报来衡量,新的会计标准一定会应然而生的。
- 非货币交易。未来将有越来越多“没有价、但有值”的东西,比如淘宝网上的客户评价,它无法用现金来估值,但绝对是值钱的信息。未来将出现更多的物物交换的交易模式,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会大大弱化。一家物流公司可能会以免费送货的方式获得用户信息,双方在完成交易的时候并没有用到钱。
财务是一门信息学科,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呈现的一系列变化将带来一个甚至多个行业的冲击,比如全国上千万的财会工作者,以及相邻的搞ERP软件的,上市公司基金经理等等。
本着“大事机警,小事机灵”的原则,每个从业人员都要有一种对未来局势的机警感,当Google机器都能写诗了,谁还要我们编整财务报告呢?
未来会计长什么样,肯定不是只会坐在电脑跟前做报告的职业白领。
更多回答
ACCAspace联合创始人
这是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最新统计数据给出的2016年本科毕业生规模前十的专业
会计学的毕业生规模排名第一,达到了10万人以上,而类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人数在9.5-10万人。
一个专业要达到较高的招生规模,一方面,是大家要愿意报,另一方面,是学校要愿意招。
会计专业实用性强,没有文理限制,男女都招,还和钱打交道,工作相对稳定,是大家公认的好专业。
而在教学上,会计学没有太高的门槛,顶尖院校也好,职教专科也罢,都能开。
作为一位奋战在一线的会计知识普及者,想通过这篇文章为学生家长们提供一些信息,希望大家在填报会计专业时做出尽量理性的决策,不后悔的决策。
第一个问题:学会计的人是不是太多了?孩子学出来会不会找不到工作?
虽然社会就业形式总体严峻,但目前没有看到明显的,结构性的会计毕业生大量失业的情况或是趋势。选择读会计专业,是没有大的失业风险的。
失业是毕业后最坏的情况,读书这种求上进的事情,咱还是别拿最坏情况做决策。
第二个问题:人工智能会不会导致财务人员大量失业?
不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的商业普及是两码事。
计算机已经出现近一个世纪了,依然有不少企业没有电算化。而自动化,智能化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既要考虑技术的进步,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人工智能的开发尚且在路上,普及不是几年的事情。
不要对技术恐慌和抵触,这是反智思维。技术进步意味着你应该在学习会计之外学习些别的新东西。
第三个问题: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税学、这么多科目有什么区别,我填志愿或分科时该选哪个?
不用想太多,如果确定了要读会计方向,选任何一门都是一样的。在学校里,这些课程设置有偏向,但总体基本是一样。就业上,用人单位根本不会在意这些科目的区别,例如,在四大事务所招聘时,这些科目都统一被归为会计学类。
国内由于近年来扩招厉害,学校会把专业方向分得很细,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做好会计,几大板斧都要学好,方向是工作和科研中培养的,不是本科教学中培养的。
所以,高考填报志愿的聪明做法是:选择会计学大类里的冷门方向填报(比如财税学、计算机审计),然后把多余的分数优势放在冲击更好学校和地区上。
第四个问题:会计专业收入高吗?
贫富差距非常大,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不高,但维持基本温饱,没有问题。
第五个问题:听说会计从业资格证废除,这对我们毕业找工作有影响吗?
影响不大。低端的会计岗位本来就没有必要拿一个没有任何含金量的证书来区别人,而高端会计岗位根本就不会看会计从业资格证这种证书。
从业证是因为鸡肋才被废除的,所以不要顾虑。
第六个问题:会计工作有意思吗?
虽然我觉得会计很有意思,也在努力让我的学生觉得会计有意思。但不得否认,在大多数人看来,会计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并不是很有意思。
但你要说这工作很可恶,肯定不见得,不然哪这么多人干?
第七个问题:读会计非要考证吗?
想把这一行干好,肯定是需要的,不信去求职网站上搜一搜,你看多少的会计岗位不提证书要求的,不论高端低端。
第八个问题:会计考什么证比较好?
国内最好的证书毫无疑问是CICPA(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费用低,认可度、权威性极高,只要有本事考下来,绝对不亏,但有两个问题:
第一,很难,对无基础的初学者很不友好。
第二,制度规定,在校大学生不能考。
多亏机构的大力宣传,在校生能考的证书里,目前知名度和认可度最高的是ACCA。
ACCA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证书,与其他证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着眼于培养人,而不只是考察人。在考试的设计上,对懵懂无知的在校生非常友好,整个考试,就像打怪练级一样。
但这个证书也有些问题:全英语考试,考试费用高,学习周期长,培训市场混乱,并且,如果你是打算在内地二三四线城市就业,会有杀鸡焉用牛刀的无力感。
其余的证书里,初级会计证书可以考的(内地企事业单位就业很有用),CMA证书可以考的(外企管理会计岗很有用)。其余的,不是不好,很高端,但相对小众了,本文不作介绍了。
第九个问题:大家都想考证,我考证是不是跟风从众了,不够特别?
会计学生考CPA、ACCA,就相当于高中生考985、211,不是想考就能考的,这不叫跟风,这叫上进。
第十个问题:读会计需要考研吗?
在我看来,有两种情况是应该读研的,一是你致力于从事会计学术工作,二是本科学校确实没有竞争力,毕业时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不要把考研作为延迟就业的办法。
会计是实用性的学科,是工具,实用性学科里:经验>技术>证书>学历
我对我自己学生的建议是,不管学校如何,大一大二好好学习,好好考证,多读课外书,多认识校园以外比自己强的朋友。大三在能力范围内努力找实习,参与社会活动。大四做两手准备:工作,考研。如果能直接找到能积累经验的满意工作,就工作,不能,再考研,要考名校。
而绝大多数大一大二好好学习,大三好好实习的学生,都能直接找到满意的工作。
第十一个问题:会计学生在校期间如何着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会计人的区别在会计之外。
学好英语,特别是口语。不要求你非得考ACCA,但四六级要过,雅思托福BEC考考总可以的。
学好计算机,Office软件你要会用那是起码的。如果还有余力,学习点编程,学会和计算机做深入的交流。
计算机用得好的人,在职场上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而以后,他们只会越来越神。
积极锻炼身体,培养一两项拿手的体育爱好,这是既是为了健康,也是为了社交。
保持与社会的接触。实习也好,兼职也罢,哪怕逛街,也行。社会上机会很多,而机会不会留给从不接触社会的人。我推荐的工作有:家教、编程、财务、销售、各类志愿者。
少呆寝室,多逛图书馆,多看课外书。即便什么都不看,在书架中间看看书名也是好的,看多了人就会变得谦虚。
可以逃课,不要挂科。
相信我,在普通院校里,你能做到以上,你就超过校园里99%的人了。
第十二个问题:会计领域的好公司有哪些?
太多了,因为各行各业的好公司都有财务岗位,而会计事务所又是会计毕业生的一大去处。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
本土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立信、瑞华、天健、致同、信永中和、大华、天职国际、大信。
第十三个问题:开学要读会计了,我这个暑假可以干什么?
我来推荐两本书吧
《审计,用数字说话》
豆瓣9.0,亚马逊4.5星,目前最好的审计入门读物,很通俗,可读性很强。
《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
豆瓣:8.0,亚马逊4.5星。一开始了解些求职知识好帮助你规划大学四年。
以上就是我想对弟弟妹妹们说的。
最后,祝会计学子在大学四年里都能有所收获,考证考研找工作都能步步高升,心想事成!
严于律人 宽以待己
本硕六年会计,硕士是在全国最好财经类院校。所以自认为对这题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其实会计本身是一门偏微观的学科,从科目到分录到报表,都是以个体企业为主体,包括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相关学科也都是一样。学好这些,考出CPA,是必要,但远远不够。
因为除了从财会和管理角度看企业个体行为,你更需要从经济、金融角度去看市场,因为脱离市场背景单看企业行为是意义不大的。因此,你需要更复合的知识体系,更宏观的角度和思维。所以,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货币银行学甚至管理学,你不仅要去学,还要学好!它们会帮你构建一个大的了解市场的知识框架,而不是仅仅是局限在那些会计报表里。
我当年本科只顾着恋爱(掩面) ,很多有用的课都没好好上,只顾及格就行。是的,当时确实以为这些货币理论啊,需求曲线啊跟以后工作搭不上任何关系。可是现在被打脸了!每天看财经新闻,经常有那么一两条看不大懂,需要自己再去翻查相关知识,作为一个证券从业人员,真的很囧!
所以如果你读了会计,并且以后不甘心只是当个会计,那就听我的!
第一,大学期间别翘课,专业选修课好好学,多看财经新闻,也可以去尝试模拟炒股。总之就是,财经、金融行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尤其是基本常识,掌握得越多,越能跑在别人前面!
第二,多看一些人文,历史相关的书籍。在高考之前,我们除了学习应试教科书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精力去看其他书。但偏偏这些书对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价值观起到很大的推动运用。很多年后,你会发现,你的底蕴、气质、谈吐乃至思维方式,都是受你看的书潜移默化形成的。所以,抓紧大学的几年光阴,还有免费的图书馆资源,多去看些好书!
第三,学好英语。现在各行各业对英语要求都比较高,虽然实际工作中不一定会用到,但是六级610和510,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你觉得求职时人事会更喜欢哪个。现在求职中,很多的网测也都有大量英文题,英文面试也很多,所以学好英语绝对不亏!
恩,就这样,加油!
查看全部 590 个回答
关于作者
外企全球CFO,微信公众号:自严自语
被收藏 次
六个核桃 创建
1 人关注
不吃鱼的喵 创建
1 人关注
钱自严 创建
1 人关注
顾懿 创建
0 人关注
ty11 创建
0 人关注
相关问题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培养机制是怎样的?能否复制? 35 个回答
一个注册会计师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本领创造高收入? 54 个回答
摊余成本究竟怎么理解? 63 个回答
从《2014 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排名》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16 个回答
非财会出身的老板应该懂得哪些财务知识? 61 个回答
私家课 · Live 推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联系我们 © 2017 知乎